首页 男生 其他 大红山

第一章 上山下乡(二)盛宴

大红山 青山翁 1539 2024-05-03 16:01

  北疆的秋天,白天很长,大约晚上九点还能看到阳光的余晖。太阳还在半山腰的时候,(那时我们没有任何计时器,都是看着太阳估时)不知是谁第一个睁开了疲倦不堪的眼睛,有气无力地,呻吟着说,“醒醒吧,好像快到了”。

  马蹄声,锣鼓声。声音虽然那么微弱,但像一声春雷惊醒了我们。

  大家挣扎着起来,趴在车沿边,顺着车前行的方向瞭望。一幅美丽的景色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车辙中偶尔还能看到稀稀拉拉的马粪,车辙两侧和中央长满了小草,虽然也是泥土路,但不是搓板路。车行驶在这样的路上,像是行驶在了绿茵草地上,没有一点点尘土飞扬,也不觉得颠簸。空旷美丽的草原,清晰明亮。浓郁的草香味伴随着人欢,马叫,狗狂及锣鼓的敲打随风而来,我们像相似打了一剂强心针,立刻兴奋了起来,疲惫的身躯似乎有了强大的支撑。

  一伙蒙古族青年,骑着骏马,手里举着小彩旗,伴随着‘咚,咚,锵,锵’的锣鼓声,迎我们而来。后面还跟随着七八只狂欢的狗,

  ‘喔!是迎接我们的’!我大喊了一声。

  老师给我们讲过,像这样的场面是蒙古族迎接客人的最高礼节。汽车在马队的簇拥下慢慢地停了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搀扶着下了车。眼前,十几个穿着艳丽蒙古族服装的牧民排成两行,手里挥舞着小彩旗,夹道欢迎我们,嘴里不停地喊着,“百意什姆了赫待”,百意什姆了赫待。(蒙语,欢迎,欢迎)

  这里——D大队,我们‘上山下乡’的地方,我们未来的家,当我们接到“上山下乡”的通知,曾四处打听这里的一些情况,我们得知,D大队是一个纯牧业大队,占地,东西约一百公里,南北约八十公里。分春,夏秋,冬三个放牧营盘。居住着二十二户人家,五十八口人。其中五十二名蒙古族牧民。六名汉族牧民。今天来迎接我们的这些人,几乎是全体出动哇!

  迎接我们的这段路,我把它称之为‘迎宾路’,虽然简易,很短,也就几十步长,但它却使我终生难忘!深深地刻在了心窝。我们这些接受再教育知识青年,受到如此般的欢迎,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使我们更惊讶和感叹的是,招待我们的晚餐,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大队办公室门前,一张雪白宽大的羊毛毡,平铺在郁郁葱葱草坪上,中央几张小课桌围成一圈,最醒目的位置上放着两只烤得焦黄肥大且流着油的烤全羊。几盆鲜嫩的手扒肉,依次排列在旁边,各式各样的奶制品,错落有致地放在一旁,每个座位前,放着一个精致的银碗。布置虽显简朴,看得出这也是用了心的。

  在披着晚霞的天空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洁白的羊毛毯上就餐,本身就是一件浪漫和新鲜的事。而这丰盛的佳肴飘溢的香味,牛粪堆上大铜壶喷发出诱人的奶茶味道,草原上特有的草香味汇聚在一起,闻起来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沁心入肺味道。我端坐在这里,犹如神话故事中的天仙,是那般的快活逍遥。那般的得意自豪。口水一个劲地往下咽。一路上,吐了个干干净净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叫着。我们饿了,在牧民们热情地招呼下,我们狼吞虎咽地饱餐了一顿,这是我这一生都难以忘却的饱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