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是朱允熥

002 地位稳固如磐石的皇太子妃

我是朱允熥 唐平看月 4639 2024-05-03 15:20

  如果说,朱允熥可能是春和宫内最后一个知道皇太子何时回宫的人。

  那么,皇太子妃吕氏不出意外就是春和宫内第一个知道此事的人。

  借用某句流行的话来说,给皇帝当媳妇难,当皇帝的儿媳妇也不容易,特别是当继儿媳妇就更不容易了。

  幸好皇太子地位稳若磐石,皇太子妃吕氏不用像前朝的那些太子妃一样,因为太子地位不稳,而在后宫担心害怕。

  生怕哪一天醒来,就从尊贵的皇太子妃沦为一个阶下囚。

  不过么,吕氏并不知道,她的太子妃位置很稳,以至于托她儿子朱允炆的福,不但能升级,之后还能降回原级。

  当然了,这些都是未来可能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事情,现在提及这些没有任何用处。

  此时此刻,早已起床的吕氏,正在侍女的陪伴下,为自己梳妆打扮。

  不得不说,大明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很有眼光,很会布局的人。

  当年,朱元璋的长子与手下大将常遇春的长女同年出生,便立刻定下了娃娃亲,锁定了长子未来的大帮手。

  而等太子妃常氏怀孕待产,皇太子房内无人伺候的时候,便选定文官吕本之女入东宫为次妃,拉近长子与文官的关系。

  吕本其人,属于早早归附朱元璋的文官,恰好也是安徽老乡。

  不过,吕本无子,官位又不是特别高,这就不用担心吕氏这个次妃能靠着家里的支持,影响到太子妃常氏的地位。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东宫元妃常氏突然薨逝,原本的次妃吕氏被扶正,成为了春和宫的女主人。

  不过,吕氏的扶正,也实数一次骚操作。

  众人皆知,东宫元妃为皇太子生下长子与三子,次妃吕氏为皇太子生下次子。

  如果吕氏扶正,那么早已出生的次子,算不算嫡子呢?

  只是当时常氏薨逝,有嫡长孙朱雄英在,并嫡的矛盾没有那么明显。

  可洪武十五年时,嫡长孙朱雄英的早夭,让并嫡的矛盾凸显出来。

  皇太子如今膝下四子,次子朱允炆生母为皇太子继妃吕氏,又占年长,三子朱允熥生母为东宫元妃,只是比次子朱允炆小一岁。

  按皇明祖训的规定,立嫡立长,次子朱允炆年长,勉强又算是嫡子,三子朱允熥年幼,却是东宫元妃唯一的嫡子。

  这两位都有被选为继承人的根据,那么将来这大明的第三代继承人,该选谁呢?

  不过由于皇太子还未上位,这个矛盾就被掩盖住了。

  吕氏在嫡长孙朱雄英早夭后,立刻注意到了这个事关她亲子未来,事关她自身未来的关键问题。

  不过她很聪明,从未将内心的想法表露出一丝一毫。

  就像当年东宫元妃常氏薨逝时的那样,一如既往的,学着她的婆婆马皇后,当一位称职的贤内助。

  因为她知道,选择权根本不在她手里,而是在如今大明的主人,她的公公,朱元璋的手里。

  吕氏平日也是这么教导她的长子朱允炆的:要孝顺父祖,要尊敬师长,要亲友兄弟,要好学知礼。

  只要她自己和她的长子,做好了自己的本分,那么一切都会如她心意。

  就像当年皇太子并未重新再娶,而是将她扶正那般。

  现代镜子发明于外国,还要等数百年后才传入中国,此时大内的贵人们用的还是铜镜。

  不过这时候的铜镜的显示效果,并不比现代镜子差多少。

  吕氏面前的梳妆台上摆放的铜镜,就已经将她的面容,以及头顶的发饰,清晰的展示了出来。

  她此刻穿着皇太子妃的制式常服,头顶的发髻,作为装饰的发簪,也都符合制式规定,没有一丝逾矩之处。

  就连一根散乱的头发丝,都看不到。

  华夏沉沦外族上百年,诸多礼仪早已消失殆尽。

  自大明鼎立之后,皇帝朱元璋便与文官们重定了许多礼仪制度。

  从皇帝祭祀天地的各项仪式,到皇太子诸王加冠成亲,到群臣面见皇太子诸王的尊称与自称,到皇室成员之间的书信往来,再到不同官阶的官员出行相见时的礼仪,朝臣命妇们的穿着起居,甚至连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规定的仔仔细细。

  可以说,大明鼎立,是重换新天。

  也看的出来,制定这一切的朱元璋,是一个很有雄心,也很有魄力的皇帝。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让大明在他的子孙后代中传承万世,让大明百姓世代安守本分。

  熟知自家公公性格的吕氏,更是将大内的各项规章制度熟记于心,并凭此成为了大内的模范儿媳。

  “皇太子妃殿下,今日早起,臣看到小花园内的梅树开花了。

  要不臣去摘一朵,为您别在发髻上?”

  站在太子妃身后,穿着青色葵花胸背团领衫,头戴乌纱帽的春和宫女官陈乔,提议道。

  按照礼部所定的百官于皇室成员前的称呼礼仪,东宫官及本宫内使于皇太子面前,称殿下而自称臣。

  所以,陈乔作为春和宫内有品级的女官,是能在皇太子妃的座前自称臣的。

  “我一老妪,哪好意思别花。”

  吕氏看着铜镜中,自己那张时光未留下多少痕迹的容颜,摇头笑道。

  “殿下的容颜依旧如当年闺中少时,您要是自称老妪,那臣这老妪该没有脸面再待在殿下身边伺候了。”

  女官陈乔是陪吕氏入宫的吕府侍女,与吕氏关系极好,所以才敢与吕氏打趣。

  不过陈乔也是守本分的人,只要一出这寝宫,就会立刻变成那春和宫内人见人惧的陈女官。

  “你呀你,别吹捧我了。”

  吕氏回头白了一眼心腹,然后想了想,便说道:“折一支梅花,插入瓶中,做个插花,摆在房内吧。

  今日殿下回宫,也该喜庆一些。”

  “是。”

  听到正事,女官陈乔立刻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肃容拱手应道。

  她没有多嘴去问一支梅花不够,要不要多折几支,而是严格奉行主人的命令。

  “皇孙起了么?”

  吕氏又开口道。

  “皇孙殿下正在诵读昨日的课业呢。”

  虽然吕氏没有明说是哪位皇孙,但陈乔哪里不知道太子妃问的是何人。

  “哎,这孩子,今日他爹都要回来了,居然还一门心思放在课业上。”

  吕氏叹了口气,半是埋怨,半是欣慰的说道。

  “皇孙殿下勤奋好学,太子殿下每每听闻,都很欣慰呢。”

  陈乔义正言辞的辩驳道。

  “哎,我这个妇人,就不该掺和他们父子俩的事情。”

  吕氏听完这句话之后,眼中的喜色更甚,只是嘴上还是很不客气的说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