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四合院从脑袋被打开始

第二十章市场

  开票,交钱。

  刘光天拿着信托商店给他开具的收据,往孙茂林的手中一交,把家里的住址一留,跟孙茂林又闲扯几句,便离开信托商店。

  想到要了解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怎么能够让自己在这个时代生活下去,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刘光天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在北新桥这边逛起来,准备了解一下这个时候最为真实的市场,也为今后他要做什么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个时候,北新桥可以说是四九城东北城区的副商业中心,居民日常的吃、穿、用的大部分商品,都可以在这里的百货、食品和副食品三大商场买到。

  位于北新桥路口东北角的百货商场,是北新桥这个商业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这个地区居民购物的主要场所之一。

  它是路口唯二的两层建筑,呈L形,东侧长,北侧短,东侧有两个南门,北侧有一个西门。

  商场屋顶上挂着几个吊扇,夏天转个不停,给人们带来丝丝凉意。冬天则烧起几个一米多高的煤炉,四周用铁网围着,里面炉火熊熊,商场里温暖如春。

  商场一层北侧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半导体收音机等家用电器和灯管、灯泡、电线、插座等电工用品。

  商场一层东侧较为宽敞,经营的是锅碗瓢勺、扫帚簸箕、火炉火筷等日用杂品。

  北面经营钟表眼镜、文化体育用品和儿童玩具,过年时也卖日历年画,各种年画悬挂在柜台上方临时拉起的绳子上,人们仰头挑选,目不暇接;南面经营茶具、暖瓶、脸盆、盆架,各式各样的脸盆摆在高高的架子上。

  中间岛形柜台经营的是化妆品、洗涤用品和小商品,肥皂、香皂、雪花膏、牙膏、牙刷、梳头油、针线、纽扣应有尽有。

  商场二层经营服装鞋帽、汗衫背心、布匹棉花、毛衣毛线、蚊帐床单等。

  五六十年代服装样式不多,不论是男式中山服、军便服,还是女式花衬衫、棉袄罩衣都摆在柜台里卖,只把几件不同样式花色的衣服用衣架挂在后柜上任人挑选。

  成卷的布匹立放在货架上或平放在柜台上,平布、斜纹、府绸、哔叽、华达呢、灯芯绒、人造棉、的确良,品种很是齐全,只不过需要用布票才能够购买。

  刘光天在这个地方逛了一圈,只购买了一个四十瓦的日光灯管和一个镇流器,刘光天觉得,他住的那个屋子,如果不用灯管,用不了多少时间,他的眼睛就会出现问题。

  从北新桥商场出来,刘光天直接到了北新桥路口东南方,紧挨着一家饭馆的北新桥食品商场。

  这个北新桥食品商场这是一家大型食品店,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主要经营糕点、糖果、水果、烟酒、茶叶等,是这边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处购物场所,更是节假日人们的关注点。

  桃酥、萨其玛和各种酥皮点心这里都卖,一盒不错的点心大概只用一两元钱,但是必须要有糕点票才能买。

  糖和水果烟酒这类东西,刘光天觉得这个时候对他没有用处,只是简单地看了一下价格,买了一条大前门,便把目光转向其他卖糕点一类的柜台。

  因为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刚过,物资匮乏,食品商场点心货架上只有一种大块的槽子糕(这个时候制作蛋糕用的模具是槽子形状,做出来的蛋糕就叫槽子糕,分很多种类)售卖。

  刘光天微微思索一下,决定给母亲何秀琴买上一些槽子糕,毕竟他上一次给母亲买稻香村糕点以后,他能够从母亲何秀琴那边感觉到一种母爱的回归,连带着刘海中对他都顺眼很多。

  刘光天看到,这个时候,商场里面的点心匣子一律是长方形,硬纸板外糊上花纸,上面盖上一张写有店名、地址、经营特色的红色“门票”,再用纸绳捆成“井”字,在中间捆着提头。

  糕点装在木箱中摆在玻璃柜台内,顾客买时,先把黄色的包装纸放在秤盘上,再用竹制的专用夹子把糕点夹起放在纸上,称后再包好,用纸绳缠绕系好扣交给顾客。

  装点心匣子和包点心包都是技术活,讲究装得好看、包得密实不漏,没有点功夫是办不到的。

  按照刘光天的记忆,北新桥食品商场这边如果没有糕点,普通老百姓就无法购买,只有拥有高级知识分子待遇以及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人群,才可以凭证到对面路西食品公司供应处买点特供商品,无非是蛋糕、桃酥、江米条等几个品种,但毕竟有得吃。

  另外一个商场则叫做北新桥副食商场,这个商场位于石雀胡同西口北侧,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副食品商场,其规模仅次于东城的东单菜市场和朝内菜市场,因而也被这个地方的居民称为新桥菜市场。

  这个地方的市民居家过日子离不开的蔬菜蛋肉等副食品,采购大多在街门口的菜店和供销社买,但逢年过节或家中来客,想买点新鲜而特殊的食品,则会到北新桥副食商场选购。

  从副食商场朝西的大门进去,靠墙两侧各一排玻璃柜台,左侧卖粉肠、蒜肠、小肚、香肠等熟肉制品,刘光天溜达的过程当中买了两根粉肠和一个小肚,又在旁边卖豆腐、五香干、素鸡、豆泡、杂拌、放在木桶水里的南豆腐等豆制品的地方买了一斤五香干。

  买完东西,他看向右侧卖油盐酱醋糖等各种调料的地方。

  这个时候,酱油、醋装都是装在一排排将近一人高的大缸里,上面盖着那种稻草编织的盖子,那酱油的酱油香味和醋味,隔着老远都能够闻到。

  刘光天看到这个时候过来买酱油醋的人,都是自带一个空的白酒瓶子,售货员用提溜和漏斗灌进顾客自带的白酒瓶子里。

  这个时候的提溜,都是分为好几种的,从一两二两一直到半斤一斤都有,你要买多少酱油醋,就用多大的提溜给你装。

  而顾客自带白酒瓶子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能够透过白酒瓶子,看到里面打到的酱油或者是醋的高度,如果售货员给他们打酱油醋打得少了,到时候他们也能够通过比对,要求售货员给他们足够的分量,毕竟这个时候的酱油醋十分金贵。

  买芝麻酱、黄酱、甜面酱,还要带着碗,自己不带装酱的碗,售货员都不卖给你。

  售货员用勺把酱盛在碗里,不但酱一点儿也沾不到碗边,而且分量往往也十拿九准,这也是门技术。

  当然了,这些东西当时大部分都是要凭本凭票买的,只不过种类多一些,人们选购的余地大,能把票证用到自己最喜欢的商品上。

  副食商场后半部两侧是生肉柜台,左侧是猪肉,一片片猪肉平放在柜台上,从血脖开始顺序切着卖,赶上什么是什么,用那种老式的天平秤(称的上面有一个铁质的白瓷秤盘,下面支座的右侧则是游码和秤杆,秤杆的最右侧则是下垂的一个码盘,在秤杆的下面,还有一个装砝码的码槽,几个带有一块缺口黑色一斤、两斤、五斤的砝码摆放到那个地方,没有超过一斤的,直接在秤杆上就能够看到刻度,超过重量,需要往码盘上加砝码)称好后,用提肉的冒子(通常由棉线制成,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也有用稻草编织的绳)系成拎子,托着交给顾客。

  刘光天看到,卖猪肉的地方,排队的顾客特别多,基本上排满了人,这些人个个伸着头往前看,用手去和卖肉的比划要买什么地方的肉。

  毕竟买每个月有限供应的这点肉,或节日补助的这点肉,谁都希望排到自己那里能赶上块好肉。

  商场时常也会有肉馅供应,用有点泛黄的白蜡纸包裹,只不过大多数人买的肉只有二三两,根本就没有在商场买现成肉馅的想法,都是自己买回家、自己剁肉馅。

  右侧是清真牛羊肉,牛羊肉分部位挂在高大木杠子的铁钩子上,用刀割下称完用荷叶包好,但只凭票供应给回民,一些有门路的人则会通过熟人购买不要票的杂碎和骨头。

  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在商店没有票想要买到肉,几乎是不可能的。

  郭大撇子赔偿给刘光天的肉票以及豆油票什么,刘光天都以慰问派出所的形式捐给赵传广,这个时候就是想要买肉也是没有办法,而且刘光天更是不在意这个事情,毕竟他留了后手。

  副食商场中间柜台则呈岛形布置,岛内中间是一圈坡式的木制货架,码放着各种蔬菜,只是不能自己挑拣,都是论斤卖,由售货员顺着拿或用台秤秤盘戳,外围则是水磨石柜台,供卖菜用。

  每天菜市场两次进货,一次是早晨开门时,另一次则是下午三四点钟。为了买到好菜或能多买几种菜,往往在开门或进货前,家庭主妇们早就排起了长队。

  一年四季的蔬菜供应并不十分丰富,也就是夏季品种多些,以西红柿、黄瓜、茄子、冬瓜、柿子椒为主,冬季则以萝卜、土豆看家。

  市民最喜欢的大白菜,每年在秋季入冬前卖一次,凭本按人口供应,卖完了这一次,一冬也就不会再有卖的了,所以买冬储大白菜成为入冬菜市场一景。

  所以在这个时候,买菜的地方基本没有什么菜出售,刘光天也就杜绝了买青菜的心思。

  带着日光灯管、镇流器和粉肠、小肚,五香干刘光天在北新桥市场这边走了一圈,看着没有什么新意的那些东西,他不禁叹了一口气的同时,更是为他今后要做什么事情感觉到一种担忧,甚至让他有了一种是不是去轧钢厂那边或者是街道上班混到改革开放时候的想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